中國周刊

一位律師的西南山地保護情懷 ——對話肖志岳

2020-11-09 17:33:59 來源:中國周刊

微信圖片_20201109172351.png


“對西南山地的物種多樣化和物種保護,特別是滇金絲猴面臨的困境和瀕危狀況,我有點擔心?,F(xiàn)在除了做專業(yè)的人比較重視,社會公眾還不是特別的了解和重視。如果再不推動,這些問題會越來越嚴重?!?/span>

——肖志岳律師



滇金絲猴全境監(jiān)測之所以取得較為全面的成果,和一些社會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有直接的關系。錢曉華、肖志岳兩位阿拉善SEE生態(tài)協(xié)會會員慷慨解囊,為這次滇金絲猴全境監(jiān)測提供了資金保障,保證了全境監(jiān)測活動順利完成?!吨袊芸酚浾邨顒榇藢iT采訪了肖志岳律師。


微信圖片_20201109172355.png

滇金絲猴全境監(jiān)測得到社會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阿拉善會員、知名律師肖志岳和阿拉善前任會長錢曉華的個人慷慨資助,為全境監(jiān)測的啟動提供了資金保障



《中國周刊》:作為一個以社會問題為關注對象的律師,為什么會花這么大的力量參與到西南山地生物保護?


肖志岳:你讓我說一些深刻的道理,說實話我說不出來,也沒有那么高的覺悟。


我祖籍寧波,早年在杭州讀書,大學畢業(yè)后很快從北京去英國讀書,隨后在英國做律師,我算是運氣比較好,90年代成為英國大型跨國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這可能是中國人第一個做外國跨國律師事務所老板的,較早就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


1989年從英國回到香港后,我一直在做和國內有關的一些業(yè)務,幫助國內一些大企業(yè)上市、重組、并購。我差不多是這三十年國內快速發(fā)展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一方面見證了發(fā)展帶來的進步,同時也看到那么多的污染和破壞,非常心疼。


我一開始去做自然生態(tài)保護的起因是為了好玩:我擔任華潤集團、中石化等中資公司的常年顧問很多年,在90年代帶出了一大批早期的公司法務和董秘,在法律層面給企業(yè)做把關、升值、保值工作,在當年資本市場名氣還蠻大。90年代我就和阿拉善創(chuàng)始人劉曉光等人相熟。


四年前,錢曉華剛剛當選阿拉善的會長,當時在非洲有一個聯(lián)合國的氣候大會,我們一起去了北非馬拉喀什,在摩洛哥的路上,他做了蠻多的動員工作,我終于進了阿拉善,大家都很高興。



《中國周刊》:阿拉善有很多保護項目,你為什么重點支持西南山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肖志岳:阿拉善總部最早的公益項目是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的那個荒漠化防治,那是個很大的項目,品牌宣傳做得不錯,很多企業(yè)家紛紛捐贈。當時我們全家打算捐100萬棵梭梭,那之前我跟太太也一直在做慈善和公益事情,對貴州一些貧困地區(qū)學校進行資助。


有一天錢曉華來跟我說:哎呀,老肖,算了,這個沙漠化治理現(xiàn)在蠻多的人都在捐,你如果進去只是海里面加一點水。我們西南項目中心蕭今老師團隊現(xiàn)在做的滇金絲猴全境監(jiān)測調查項目碰到瓶頸,特別需要支持,你來幫幫他們吧。


前期的滇金絲猴全境監(jiān)測曉華自己掏了幾十萬塊錢,他希望我也加入,共同來做下去。


我記得是2017年夏初,錢曉華和蕭今老師、龍勇誠教授等10來個人,和我一起去白馬雪山看滇金絲猴。


那次去了以后,我感觸很深??吹揭郧皩iT獵殺滇金絲猴和其他野生動物的人變成了保護這些動物的巡護員,同時也看到那些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動物的實際生存情況還都蠻值得同情,有待改善。我跟曉華說,我們要想辦法把這個項目做好。


這個過程說偶然還真有點偶然,沒有什么特別崇高的。我原來一直就有做點公益的想法在心里,加上曉華會長和西南會員們前期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建立SEE諾亞方舟項目,我就將捐贈轉到西南方面。一方面自己出點錢,另外,同時在各種場合呼吁大家支持。



《中國周刊》:加入阿拉善前你參與過哪些公益活動?


肖志岳:我2007年12月離開律師界,轉到了金融界后在香港證監(jiān)會做了六年高級顧問。前年,我把香港證監(jiān)會的高級顧問辭了。


從90年代中期開始,我的時間比較寬裕一點,也有時間和能力來做點公益,多年下來,通過各種途徑也捐了一些錢。像貴州的項目,沒有時間去看實地時,就通過跟貴州對口援助的寧波市政府去找捐贈的學校、建圖書館、資助學生。因為做公益,慢慢跟阿拉善接觸就多起來了。



《中國周刊》:什么原因讓你關注社區(qū)發(fā)展與生態(tài)保護的關系?


肖志岳:我去西南山地的次數(shù)算是比較多了,但與西南項目中心投入的精力相比,還只是小小的一份子。


我家有一個非常好的經歷:七年前我女兒高中剛剛畢業(yè),在讀大學前,美國大自然保護的朋友介紹她去云南香格里拉邊上的山區(qū)待了15天。小女孩才17歲,待在不通公路的山上,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和村民的援助溝通工作。自己帶的睡袋,吃得好不好,沒有辦法洗澡都是小事情,最辛苦的是沒地方上廁所。她是在美國讀的中學,這對十幾歲的小姑娘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雖然小孩從小受鍛煉,滿能干,也很堅強,但從山上回來女兒還是跟我哭了,她很激動地跟我講:爸,我們真得要幫著他們做點什么,但要做得有系統(tǒng),目前做的好像主題不清楚。


后來我跟女兒溝通比較多,了解到滇金絲猴的保護跟人的生活邊界都是有關系的。人和自然的關系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人越來越多,侵占猴子的領地,把林子都砍了種農作物,猴子就沒地方活啊。


17歲的女兒的經歷教育了我:要保護猴子,就必須改善猴子棲息地社區(qū)老百姓的生活。


后來阿拉善SEE在白馬雪山周邊捐了許多個太陽能生態(tài)衛(wèi)浴廁所,不需要用電,村民都很高興,有些是經常在用,還有一些還不怎么會用,但只有這樣一點點做起,才能慢慢改變他們的生活和生態(tài)環(huán)境。



《中國周刊》:請談談你對這次全境監(jiān)測的感受。


肖志岳:我對這次全境監(jiān)測感受挺深。這次全境監(jiān)測不光是原來科學家那套,搞一個純粹的物種監(jiān)測。生態(tài)保護同時關注人和物種之間的關系,把社區(qū)調查也納入其中,然后動員社區(qū)的力量一起來做監(jiān)測工作。我覺得這個特別棒,這也是我資助這個項目的一個因素。


我很早就去過香格里拉,當時有個籠統(tǒng)的感覺就是我們人類占用的自然資源過多。后來看到的滇金絲猴,基本上靠人工投喂把它們給引出來,我感覺這對動物的自然性反而是有點違反的。做一點示范科研是可以,如果對全部的猴子都這樣,那就失去了保護它們的本意。要在自然的環(huán)境里給它們提供最好的保護,這是我當時比較深的一個感受。


把更大的環(huán)境保護好,把屬于它們的環(huán)境還給它們,那樣才能保護滇金絲猴的自然本性。蕭今老師他們把社區(qū)發(fā)展和諾亞方舟物種保護協(xié)調進行系統(tǒng)設計和綜合考量,所以我一直支持他們做這種事情。



《中國周刊》:你覺得這次活動有沒有什么不足?


肖志岳:這次監(jiān)測報道,借助媒體傳播,對項目接觸廣泛的受眾能有非常大的幫助。阿拉善SEE諾亞方舟項目很受重視,在阿拉善SEE里面是王牌項目,地方政府也很支持,但是公眾的認知和公眾的支持還是嚴重的不夠的。做滇金絲猴的全境監(jiān)測保護,圈內的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公眾的認可和支持還沒有達到應該有的水平,遠不如90年代后期那段時間媒體對金絲猴瀕危的介紹所引起的熱度。


此外,這個課題已經做到了一定地步,有很好的基礎,應該介紹到國際上。滇金絲猴的科研做得很不錯,卻沒有很好推介出去,問題在哪?是不是我們沒有找合適的途徑和合適的方式推介,例如讓WWF(世界自然基金會)這類機構也能參與。這是個有益的互動,第一可以互相學習經驗;第二可以資源共享,第三引起更多更大的關注。



《中國周刊》:在阿拉善,哪些工作讓你印象深刻?


肖志岳:為了阿拉善SEE生態(tài)協(xié)會章程的修改,把會員大會單位改成會員代表大會,我和章程委的同事們忙了一年多的時間。阿拉善前年就提出這個任務,開始這個工作的時候,包括現(xiàn)任的會長艾路明、老會長錢曉華等都非常擔心。我們一是把會員的意見收集起來,第二把章程改好,第三還要說服大家接受。


去年十一月在青島年會上,下午兩個小時,300多人坐在那提問。有些問題特別尖銳,我們需要逐個給他們回答,爭取大家的支持,通過章程修改。


蕭今老師夫婦都是在現(xiàn)場支持。武克鋼還在現(xiàn)場“放炮”。武大哥這人性格直爽,好多意見很尖銳,在會上提了很好的幾個意見。


我們幾個在臺上跟會員辯論解釋了兩個多小時,基本上解釋和解決了會員們的一些擔心。


阿拉善是75%通過才能修改章程,最后投票通過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幾,這些企業(yè)家會員們還是比較認可我們一年多做的工作。



《中國周刊》:您覺得阿拉善這個機構還有哪些需要改善?


肖志岳:我現(xiàn)在是阿拉善SEE巡護員基金的主席,我感覺我們內部資源的配置還是不夠充分合理。云南、四川等地需要解決的生態(tài)保護問題比較多,在內部資源分配方面,我們對巡護這塊的支持還不夠充分,這個作為基金的主席我當然有責任,今后內部資源的配置還需要優(yōu)化和加強。


說實話這個新項目沒有蕭今老師、當?shù)乇Wo區(qū),我們投再多的錢也到不了這一步,這我是心里有數(shù)的。蕭今老師退休后對云南生態(tài)保護花的精力真的是很多,我內心真的特別佩服她。教授退休,經歷專業(yè)知識有、經驗也有,不光機構內對她重視,老百姓也很尊重她。但是六十多歲的人,每天跑在兩三千米的高山上,還能讓她跑幾年,5年10年后誰來接這個攤子?資金我們可以想辦法籌集,但是領頭人才青黃不接,最是讓人擔心。


微信圖片_20201109172406.jpg

肖志岳在野外拍攝考察



《中國周刊》:以后還會在這方面給予更多地支持或是關注嗎?


肖志岳:這次就滇金絲猴這個單一物種或者地區(qū)監(jiān)測工作來說,算是比較成功的,我們都很高興。我正好擔任阿拉善SEE巡護員基金的主席,從協(xié)會的角度或者我個人角度,如果需要捐款,我還是會非常支持的。


相關的一些其他物種,如果前期的工作已經有了,需要支持,我自己也好,我們阿拉善的會員們也好,其他公益人士也好,應該也會繼續(xù)支持,我會緊密跟蹤。


我們西南中心已經把眼光擴大到更多物種保護,像亞洲象,綠孔雀等等都在開展,我們一直也在跟蹤,我相信別的會員,如果需要的話也都會跟進支持。



《中國周刊》:未來對阿拉善SEE或者是政府多方參與這種保護模式有什么樣的建議和期待。


肖志岳:我認為,阿拉善SEE這個機構,做好一個配角,起一個輔助性的角色更合理。這一次對滇金絲猴的監(jiān)測活動,我們有點主動。主要做事情的人應該是政府、科研機構。從資源和能力角度來說,他們更合適。我們協(xié)助他們來做,可能更自然一點。


不管如何,我覺得這次開了一個好的先河。做生態(tài)保護不光是某一個機構做,或者光是政府來做。除了我們機構之外,可以讓騰訊、阿里等一些很好的公益基金參與一下。我們先做好特別細的一個點,然后帶動社會力量一起做。



編輯:海洋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