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7 17:22: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17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17日介紹說,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219.7萬件,在線立案占全部立案數的28.3%;在線調解總次數651.3萬次、訴前成功調解案件614.29萬件;在線開庭128.8萬次,在線庭審平均用時42.34分鐘;電子送達3383.3萬次,占總送達次數的37.97%。
最高人民法院17日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我國互聯網司法發(fā)展情況,發(fā)布《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guī)則》和《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十一)》。
李少平介紹道,總的來看,中國法院在互聯網司法領域的建設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數字技術與審判執(zhí)行深度融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qū)塊鏈、5G等現代科技全方位應用于訴訟服務、訴前調解、案件審理、審判管理等各領域。全國法院普遍推行網上跨域立案、在線舉證質證、庭審語音識別、電子卷宗應用、文書電子送達等,文書智能生成、類案識別推送、裁判偏差提示、區(qū)塊鏈電子存證、智能合約執(zhí)行等技術日益成熟,司法便民利民、審判公正高效成效明顯。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中國移動微法院”在線訴訟平臺,累計訪問量超過12.65億次,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全鏈條、一站式的在線訴訟服務。
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219.7萬件,在線立案占全部立案數的28.3%;在線調解總次數651.3萬次、訴前成功調解案件614.29萬件;在線開庭128.8萬次,在線庭審平均用時42.34分鐘;電子送達3383.3萬次,占總送達次數的37.97%。經過全國法院的不懈努力,在線訴訟適用規(guī)模和質量不斷提升,線上線下雙軌并行、有序銜接的訴訟模式已初步形成。
二是在線訴訟規(guī)則逐步成熟定型。隨著在線訴訟逐步普及,2018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印發(fā)《關于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民事訴訟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guī)范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部分信息化基礎較好的法院結合審判實際,研究制定了在線訴訟規(guī)程、操作指南、訴訟指引等,并在司法實踐中不斷細化完善。這次出臺的《規(guī)則》,是前期探索和各地經驗的集大成者,也是將比較成熟的實踐創(chuàng)新上升為制度規(guī)則,及時鞏固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
三是網絡空間司法治理水平不斷提升。近年來,以互聯網法院為代表,各級人民法院審理了一大批具有規(guī)則意義的互聯網案件,探索確立了公共數據、虛擬財產、數字貨幣、智能作品等為新客體的保護規(guī)則;依法規(guī)范直播帶貨、付費點播、知識分享等新興業(yè)態(tài);嚴厲打擊暗刷流量、不當采信、網絡刷單、空包洗錢等網絡灰黑產業(yè),有效維護網絡空間秩序,有力推動了數字經濟、數字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