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投資往哪走?如何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我國會不會發(fā)生糧食危機?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首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記者在梅地亞新聞中心,通過視頻方式采訪了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財政部部長劉昆、農業(yè)農村部部長韓長賦。
投資應側重“三個精準”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投資對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至為重要。何立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的投資工作意義非常重大,不同尋常,應該側重于做好“三個精準”。
首先是精準籌資。如果在這次人大會上能夠通過,中央層面籌集的資金,按照政府工作報告,中央預算內投資6000億元,比去年多224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00億元,比去年增加16000億元;另外還有抗疫特別國債10000億元,其中一部分也要通過轉給地方用于相關的補短板強弱項投資。
其次是精準項目。要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應急物資等領域短板,盡快給予彌補,盡快給予建設。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包括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從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來的情況看,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有些要瘦身健體,大中城市和縣城要進一步加強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應急物資儲備等方面的短板弱項要盡快補上。5G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要進一步加大。一些跨行政區(qū)、跨流域的重大項目,包括川藏鐵路、大江大河治理等要抓緊建設。
第三是精準施策。要抓緊做好前期工作,包括前期準備工作,不能含糊;要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不能讓項目等著資金;要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包括土地、環(huán)評等,都要為項目服務。
上級轉移支付將直達基層
劉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將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下功夫,既做加法、也做減法,調整結構、有保有壓,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
劉昆表示,今年中央財政本級支出將負增長,而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將增長12.8%,這在近年來是最高的,增量資金9500億元。同時要壓一般、保重點。今年中央本級非剛性、非急需的支出壓減幅度超過50%,省出的資金用于疫情防控,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zhàn),脫貧攻堅、義務教育、基本養(yǎng)老、城鄉(xiāng)低保等方面的重點支出只增不減。此外,上級轉移支付還將直達基層、直達民生,上級的轉移支付將細化到基層,細化到民生項目,坐直通車直接抵達。
中國不會發(fā)生糧食危機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一些國家增加糧食儲備,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有人擔心,我國會不會發(fā)生糧食危機。
面對這個問題,韓長賦肯定地說,中國不會發(fā)生糧食危機,并用四句話給大家吃了一個“定心丸”:糧食連年豐收,庫存比較充裕,口糧絕對安全,飯碗端在手里。
“兩大口糧,也就是稻谷和小麥自給率達到百分之百,現在庫存超過一年的產量,可以供全國人民吃一年。我們對糧食安全完全有信心和底氣!”韓長賦說,大家不必聽那些無根無據的炒作。
他同時表示,對于糧食生產,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今年糧食生產要全力確保糧食產量穩(wěn)定在1.3萬億斤,實現小康之年糧食豐收。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zhàn)決勝之年,產業(yè)扶貧又是穩(wěn)定脫貧的一個很重要的支撐。韓長賦說,全國832個貧困縣基本上縣縣都有主導產業(yè),有條件的貧困村都建立了特色產業(yè)基地。脫貧之后,貧困地區(qū)產業(yè)發(fā)展也不能中斷,將通過提質量、抓產銷、促銜接、帶農戶的方式,通過產業(yè)發(fā)展,帶動貧困農戶不僅當前增收,而且可以長期增收;不僅能脫貧,而且可以致富。
責任編輯:張馨潔 校對:楊文博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