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綠色發(fā)展 >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6月2日發(fā)文 中國科學家首次破譯黔金絲猴雜交起源機制

發(fā)布時間:2023-06-02 9:58:43

2023年6月2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發(fā)表“Hybrid origin of a primate, the gray snub-nosed monkey”長篇研究論文。云南大學于黎研究員團隊和四川大學劉建全教授團隊首次揭示靈長類動物黔金絲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the gray snub-nosed monkey) 的雜交起源和其獨特毛色產(chǎn)生的分子機制。

1.png

圖1 在Science期刊發(fā)文


被達爾文稱為‘謎中之謎’的物種形成機制。是生物學領域最吸引人的問題之一,也是最大的難題之一。近年來,國內(nèi)外研究人員已經(jīng)揭示了雜交在物種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雜交物種形成,是指兩個物種通過雜交的方式融合,快速形成新物種和新表型的過程。雖然雜交被認為是植物、昆蟲、魚類以及鳥類中適應性輻射類群形成的重要機制,但是雜交物種形成過程及其分子機制,特別是在哺乳動物中鮮有報道。雜交物種形成在哺乳動物多樣性的起源和演化過程中發(fā)揮著何種作用?其分子遺傳機制是什么?這些問題亟待深入探索。


2.png

圖2. 黔金絲猴雜交起源及其獨特毛色產(chǎn)生分子機制示意圖(Science, 2023)

 

金絲猴屬(Rhinopithecus genus)物種也叫仰鼻猴(Snub-nosed monkeys),包括滇金絲猴/黑白仰鼻猴(R. bieti/Black-white snub-nosed monkey)、怒江金絲猴/黑仰鼻猴(R. strykeri/Black snub-nosed monkey)、川金絲猴(R. roxellana/Golden snub-nosed monkey)、黔金絲猴/灰仰鼻猴(R. brelichi/Gray snub-nosed monkey)和越南金絲猴(R. avunculus/Tonkin snub-nosed monkey)。滇、怒江及越南金絲猴是通體黑色或黑白鑲嵌毛色,川金絲猴通體呈現(xiàn)黃色的毛色,有意思的是,黔金絲猴表現(xiàn)出黑灰色與黃色混雜的獨特毛色,其頭頂、頸部及肩部的毛色呈現(xiàn)出與川金絲猴一樣的黃色毛色;而其背部與四肢則是和滇金絲猴和怒江金絲猴一樣的灰黑色毛色。


云南大學于黎等研究員團隊多年探索發(fā)現(xiàn),黔金絲猴可能是由滇金絲猴/怒江金絲猴的祖先與川金絲猴在約180萬年前的雜交起源的新物種;雜交物種形成事件可能導致了黔金絲猴黑灰色與金色相間的“馬賽克式”毛色性狀。研究人員成功鑒定到了一系列可能在黔金絲猴雜交物種形成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的毛色性狀相關的候選基因,并提出黔金絲猴獨特的毛色性狀很可能促進了與兩個親本的合子前生殖隔離,使其繼續(xù)獨立演化并最終形成新的物種。該研究作為Science期刊靈長類基因組??╰he Primate Genome Project)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于2023年6月2日正式在線發(fā)表。于黎團隊吳宏教授、劉建全團隊王則夫博士(現(xiàn)為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于黎團隊章譽興博士生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于黎研究員和劉建全教授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


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哺乳動物靈長類中報道的雜交物種形成及其機制,揭示了其在靈長類物種形成和表型多樣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極大增加了人們對物種形成機制的理解,和對生物多樣性起源和演化的認識。

 

3.jpg


于黎,云南大學研究員,民盟中央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哺乳動物系統(tǒng)演化和適應性進化機制研究。主持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等,在Science,Nat Genet和PNAS等領域內(nèi)頂級期刊發(fā)表論文90余篇;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云南省科技領軍人才。獲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全國優(yōu)秀教師、中國動物學會青年科技獎、中國動物學會長隆獎、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任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動物學會生物進化理論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動物學會理事、中國動物學會靈長類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分會理事。

責任編輯:楊文博 校對:楊文博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

Top